《 解放日報 》助力港珠澳大橋“海中筑島”
發(fā)布時間:2018/04/10
已瀏覽 34 次
昨天,最后一批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人工島圍護鋼圓筒制造完工,從上海振華重工長興島基地發(fā)運珠海,標志著港珠澳項目東、西人工島鋼圓筒制造已全部完工,為實現(xiàn)2016年大橋按時通車提供了進度保證。
港珠澳大橋是集橋、島、隧為一體的超大型跨海通道,將成為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。大橋建成后將連接粵港澳三地。島隧工程是大橋的關鍵控制性工程,由沉管隧道、東、西人工島三大部分組成,其中東、西人工島鋼圓筒的加工建造在上海振華重工長興島基地完成。
記者在發(fā)運現(xiàn)場看到,8只待發(fā)的鋼圓筒直徑均為22米,每只高度約為40米。它們將是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“海中成島”的前提和基礎。據(jù)了解,這是國內首次采用該鋼圓筒作為海上人工島的島壁結構,建設方考慮到伶仃洋的氣象、海況,以及對海域中華白海豚保護等因素,因而用新工藝取代傳統(tǒng)的鋼板樁工藝。22米直徑鋼圓筒插入海底泥面后,入泥超過20米,就像柱子一樣將人工島圍起來,既能幫助人工島快速安全形成,又能最大程度地減少對當?shù)睾Q笊鷳B(tài)的影響。
振華重工表示,這是其鋼結構制造史上工作強度最大的挑戰(zhàn)。自今年1月開工起,振華重工歷時10個月,為大橋東西人工島共制作運輸了120個鋼圓筒,總計6萬噸重。12月10日左右,這批最后一船鋼圓筒可振沉完畢,屆時東西兩個人工島將正式成陸。